注册用户登录
   用户名:
    密  码:
       附加码:  请输入:8727
       
注:请使用你的帐号登录后,再阅读文章。
提示:点击此处,了解如何成为VIP会员

回到首页  |   推荐阅读  |   期刊杂志  |  会议集锦  |  本所藏书目录  |  视频数据库  |  俗文化研究论文  |   成果展台  |   中国俗文化研究网

   

【登录】 系统。   

      网站公告
中国俗文化数据库开通,可多种形式检索、阅读与下载!更多研究资源、功能陆续上线……
      网站服务
      常见问题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俗文化研究论文 > 俗文学研究论文 > 回归“哲人之邦”套话—近30 年来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

回归“哲人之邦”套话—近30 年来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

    作者:刘亚丁   [2015/11/2 13:18:45] (阅读1195次) 

 【字体: (右键暂停)    

【题 名】回归“哲人之邦”套话—近30 年来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
【作 者】刘亚丁
【机 构】/回归_哲人之邦_套话_近30年来_省略_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_俄罗斯研究2010(5).pdf
【刊 名】《俄罗斯研究》(2010年 卷 第5期 页码22-35)
【ISSN号】
【CN号】
【馆藏号】
【关键词】俄罗斯作家;中国传统文化;“欧亚交响曲”;《2008》;新欧亚主义
【分类号】
【摘 要】
【内容提要】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俄罗斯文学进行着新文学的建构,中国传统文化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有迹可寻,但中俄学者对此都未曾留意。部分俄罗斯作家或直接塑造,或偶尔提及中国文化英雄,如在《秉烛夜游客》和《回归太白》中对李白形象的塑造,以及俄罗斯作家对庄子和老子的曲解。另一些俄罗斯作家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俄罗斯文化相拼贴,如“欧亚交响曲”系列小说、《2008》和《阿狐狸》。俄罗斯当代作家通过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构建中国形象,从而回归了俄罗斯18世纪末“中国是‘哲人之邦’”的套话。这既具有当下的针对性,又折射出“新欧亚主义”的观念,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写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出发点,但他们在俄罗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应低估。
【在线阅读(需安装pdf阅读软件)】      【全文下载】

复制地址 】【 收藏 】 【 打印 】 【 关闭

 

关于我们 | 网站介绍 | 会员服务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导航 | 服务承诺 | 常见问题

联系电话:028-85411348 电子邮件:  

版权所有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Copyright (C) 2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