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俗文化研究论文 > 俗文学研究论文 |
|
啸声秋韵中的生之呐喊──论散曲文学的生命情态 ( 丁淑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阅读6403次 )
|
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日文学交流 ( 罗鹭 四川大学学报 阅读6636次 )
|
无孔锤——袁宏道的应世策略 ( 李瑄 中国诗歌研究 阅读6338次 )
|
文人小集在明清文学思想研究中的价值——以袁宏道《敝箧集》为例 ( 李瑄 四川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阅读6162次 )
|
宋诗话中佛禅话头及其喻意(一)——范温《潜溪诗眼》禅语之分析 ( 周裕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 阅读6223次 )
|
宋刻南宋群賢小集版本發微 ( 羅鷺 古典文献研究(第十七辑下卷) 阅读6516次 )
|
|
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五代诗词创作叙论——以曾惇与曾协为代表 ( 吕肖奂 广州大学学报 阅读5838次 )
|
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四代诗词创作考论 ( 吕肖奂 阅读2161次 )
|
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三代诗词创作析论 ( 吕肖奂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阅读1812次 )
|
晋安诗派与明末清初的元诗接受 ( 罗鹭 厦门大学学报 阅读2254次 )
|
稿本《漱六楼书目》作者考实 ( 罗鹭 文献双月刊 阅读2498次 )
|
高丽道观福源宫考 ( 黄勇 世界宗教研究 阅读2390次 )
|
|
法式善与乾嘉之际的元诗接受 ( 罗鹭 民族文学研究 阅读2264次 )
|
俄罗斯《中国精神文化大典》:翻译与思考 ( 刘亚丁 俄罗斯文艺 阅读2220次 )
|
多元共生:北宋诗坛非主流体派综论 ( 吕肖奂 西南民大学报 阅读2255次 )
|
杜诗”伪苏注“与宋文化关系管窥 ( 杨经华 川师大学报 阅读2121次 )
|
创新与引领:宋代诗人对器物文化的贡献——以砚屏的产生及风行为例 ( 吕肖奂 四川大学学报 阅读1827次 )
|
19世纪高加索战争的文学再现——以莱蒙托夫和列·托尔斯泰的行旅和创作为例 ( 刘亚丁 俄罗斯研究 阅读1813次 )
|
|
《沧浪诗话》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 ( 周裕锴 文学遗产 阅读1629次 )
|
手提无孔锤_击破珊瑚网_禅学思维与袁宏道的诗学策略_中山大学学报2011(5) ( 李瑄 中山大学学报 阅读2197次 )
|
事实与逻辑之间:木斋、宇文所安“汉五言诗”研究的启示与追问 ( 张朝富 中国韵文学刊 阅读2042次 )
|
文述的张力与演述的阈度——小说《尘埃落定》与谭愫版改编川剧的一种对读 ( 丁淑梅 阿来研究 阅读2261次 )
|
宋代官员诗人酬唱论略 ( 吕肖奂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阅读2220次 )
|
宋代的处士内涵与处士文化 ( 吕肖奂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12期 阅读2267次 )
|
|
说“燕支” ( 周裕锴 古典文學知識 阅读1983次 )
|
皮日休送圆载归日本诗解读 (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阅读2221次 )
|
徘徊在缺席和在场之间——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女性声音 ( 李祥林 南开大学选报 阅读1799次 )
|
欧阳修与杜衍的南都唱和析论 ( 吕肖奂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阅读1840次 )
|
明末唐诗选本评判与《唐诗解》选诗标准之生成 ( 薛宝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阅读2015次 )
|
论宋代分题分韵——更有意味和意义的酬唱活动形式 ( 吕肖奂 社会科学战线 阅读1791次 )
|
|
|